这是一个较坏的时代,在行业发展的同质化、恶性竞争之下企业进入了微利甚至倒挂亏损状态;这也是一个较好的时代,因为很多的技术、资本、人才都向这个领域潮水般涌来。在经济形势恶化的趋势之下,机会一直都在,如何去寻找企业的蓝海,如何去找寻更多的利润点,企业必须去践行。
对于零担货运这个细分市场,根据客户的货物公斤数不同被细分为快递、快运、整车等不同模式,虽然发展的历史不是很长,但是这几年的变化在物流领域却是较大的,尤其是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平台模式似乎成为了一种颠覆式的发展模式。而传统专线型企业资源明显过剩,供需方的平衡关系被打破。
同时,模式的转变使得物流流通系统也发生了变化,物流货运市场形成了小批量、多批次运输需求。在这种变化之下,身处其中的快运企业如何去适应新的客户需求,是每个企业不断思考的问题。为此,记者采访了亚风快运总经理林本洋,请他来谈一下对这个市场的一些思考与认知。
市场在变:在他看来,物流这个行业是备受资本的追捧、炙手可热的领域,因为资本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快速成长以及所带来的增值效益,这个行业在资本的推动下发生着改变。传统的物流模式很难在运费和基础服务上产生更多的价值和收益,取而代之的是公路运输平台基础上产生的增值服务、附加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并从中寻求新的利润空间。”
外有不断恶化的经济形势,内有需求变化的压力,但是无论是哪家企业,利润一直都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词。对于传统企业来讲,当下的发展,多元化是一种破局之道,而这种多元化的发展战略是由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所决定的。
对此,林总解释说:“原来只是做一级代理到二级代理运输的甲方,他们的商业模式或需求发生了变化,除了B2B还有C2C,既有大货的需求同时也有小件的需求,做门店调拨的同时也能做逆向物流,要满足这么些需求,企业不能只做一两项模式,而是要寻求多种层次的发展。”
与此同时,除了满足客户最基本的运输需求,企业还要解决与企业相关的成本控制以及资金压力问题,而且账期可能会越来越长。如何协助合作伙伴解决相应的金融问题,这成为目前解决客户多种需求的一个重要支点。
“只有满足了客户的各种需求,才可能获得更多的订单,在订单量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现相应的成本控制,也才能有更好的利润点。”林总说。从运作方式上,企业也从过去买车、自建库房转为租赁,要从主业上解决服务单一、产品单一的缺陷,进而努力去拓展产品的附加值。在林总看来:“任何一个企业要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要考虑如何把体量做得更大,拿到更多的订单,把成本做小,从而让利给消费者和市场。”
企业破局:市场需求的急剧变化,加快了行内企业的创新速度。以老牌企业德邦为例,这个做了20年的“老”牌企业,也在极力地创新和改变原有的生存和盈利模式。首先从产品的角度跨界做起了快递,产品聚焦在3到60公斤的区间段。同时将自身的运力资源以及寻找三方的运力需求放在平台上开发了APP,去解决自身的运力和需求的问题。针对上下游德邦也展开了信贷和拆借以及资金的帮扶业务,去改变上下游业态的环境,提高上下游企业的生存空间。
德邦的快速成长是斟于自身的标准化以及快速的复制,在业内看来,德邦的产品缺乏个性化,如今,面对市场的压力,德邦对现有产品的个性化服务提供了需求,基于企业传统而又庞大的体系,个性化创新对德邦来讲至难至极,但是德邦这个老牌企业面对市场压力和技术思维的改变,也在努力地改变着。
与此同时,以加盟制和联盟制为代表的颠覆力量的出现更是加剧了行业的竞争格局,像安能短短五年内,以成本领先的策略切入市场,以纵横连锁的模式瞬间拓宽平台,在获得市场份额的同时也获得了自身的生存空间。随之是区域联盟模式,将省级区域优秀平台进行整合,形成平台化运作。
包括德邦在内的老牌企业努力前行的身影,以及众多寻求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新模式、新平台的不断涌现无疑推动甚至激励着其它企业的不断向前。面对今天经济下行的态势以及资本推动下新模式的不断出现,更多的企业感觉到紧张气氛带来的惶恐,在这个行业肆虐的市场环境下不知道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对此,林总认为:“任何一种商业模式的存在和发展都要历经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今天的互联网潮流是无可替代的。
因此在移动4G通信、互联网思维模式、技术的推动下,不认真思考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改变,企业未来可能会面临被改变的局面。只有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下主动拥抱互联网,顺应这种改变,利用互联网思维改变现有的思维模式、运作模式、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去创新行业发展的格局,企业才会走得更远。”